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地下河

臺灣雖然有世界平均2.6倍豐沛的降雨量,但降雨不均,因此每年11月到翌年4月時,南台灣的旱季一到,此時河床上便是一片乾禿砂石遍佈,彷彿無水可用,但其實在河床地表下是有流動的地下伏流河。一般農業用水多取自河川的可見流水,伏流河的應用較少。臺灣僅有部份地區使用,像屏東林邊溪的二峰圳,伏流水的利用或許能舒緩各個水庫的用水壓力,也不需再興建新的水庫影響環境。並且若有監控的使用下,也不會發生地下水超抽導致地層下陷、土壤鹽化的問題。宜蘭通常被視為好山好水的地方,很多人並不了解,宜蘭其實沒有水庫,所以農業用水也有一定比率來自伏流水。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哲賓/宜蘭社區大學
  • 時間起
    2020/01/0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