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新北市萬里區或金山區海岸線附近(可能在水尾漁港)。漁民們將曬乾的漁獲收集到竹簍裡,一部分魚乾將會被儲藏起來備用,另一部分則可能會拿到市集中與他人交易。相片中的漁村建築除了有紅磚瓦堆砌成的房屋以外,亦有使用海邊常見的岩石蓋成的房屋。萬里區靠海,古早時,海邊座落著數座以漁業為生的漁村,漁村中的孩童自小便接觸海洋,識水性,長大後往往也從事漁業工作,繼承長輩們的衣缽。在戰後,隨著中美兩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開始有美軍士兵及美國政府相關人員進駐臺灣,在臺北的美方人員主要居住在北投、天母、陽明山等處,北投、天母與北海岸有公路相連,休假時美方人員便時常開車到北海岸的海灘遊憩玩水,從而在北海岸留下足跡、相片。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