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後期,因為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調閱許多臺灣民眾到前線戰場上打仗的關係,造成人力上的不足與產業發展的停擺,像是原以進行大規模開採的瑞三本礦,從原本煤礦產值萬噸產量的礦坑,因為多數員工被政府徵召及一些人員深受瑞方五二七事件影響之下,便開始生產停擺,直到民國34年8月25日自臺北監獄釋放後與其弟弟們及員工重新投入煤礦事業的生產,建設許多煤礦產業設施,例如:鑛業所、辦事處和輕便鐵道,員工福利設施,例如:礦工宿舍、員工福利社、福利餐廳、運動場和開設復興礦、瑞平大斜坑等斜坑,侯硐地區的煤礦發展原是為個人式礦業主自行經營,後由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予以整併收購,以承租方式招商經營,直至國民政府時期瑞三鑛業公司自臺灣工礦公司購買下侯硐礦場後,才成為地方企業發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