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彩,日治昭和9年(1934)生於今臺中市清水區高美,小學讀了三年日本書,遇到空襲時,就未再讀書。當時,他們家是佃農,地主是親戚,收成六成分給地主,佃農僅得四成。有一年,其父跟地主表示:別人都是五五分,希望調為五五平分。地主說,要改為五五分今年可以,但明年要收回耕地。
正巧,有臺東的親戚來訪,勸他搬到後山,不怕沒飯吃。於是,李家將僅有的5分地賣掉,民國35年(1946)在姑丈涂家幫忙下,順利在臺東縣鹿野鄉瑞源村安頓。當時,瑞源村的土地很便宜,西部賣掉5分地,到瑞源可以買到2、3甲旱地,但因瑞源村缺水,只能種些雜作。開鑿豐源圳期間,自己分攤的工事做完後,又幫人做賺些工錢。
農閒時,李寶彩跟涂運財的「起屋班」釘板模、做泥水、挑砂石、挑磚塊,也到銅礦、泡泡(寶華山山區名)當挑夫。提起瑞源李家6兄弟,庄中人都知道是挑擔的好手。西瓜盛產期間,從河床挑西瓜到馬路邊,一天可挑2卡車。他曾經挑水泥到山區的銅礦,早上出發中午12點多抵達。第2天,又扛大豬下山,兩人扛一頭豬下山,中途只能拄著拐杖休息。總之,辛苦掙了一點錢,買了6分地,是此生最感到安慰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