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昭和11年(1936),日本政府為加速皇民化政策及提昇臺東農業生產力,故於日本本島招募59戶移民,移入臺東市大康樂地區(今康樂、永樂、豐樂一帶)。日本移民來臺後,積極興建家屋及學校等周邊設施,時間雖僅短短7年,但規模堪稱完善。
照片中的敷島村日式房舍,是以肖楠木為主要建材,方位座北朝南,窗戶又多,左右後又開一小門,採光明亮。屋頂採日式屋架作法,也就是以直、橫木榫接方式交錯支撐,剖面類似但各個大小不一的雙十格局;至於牆體工法,則屬「真壁造」,也稱為「編竹夾泥牆」,即先將竹片編織好,再敷上黏土漿與灰泥。比較特別的是傳統日式房舍都會抬高地板以防潮,但此棟房舍地板設計則與臺灣其他房舍無異。民國105年(2016)曾歷經尼伯特颱風17級以上強風吹襲,雖有所破損,但主體結構大致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