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巴宰族過新年

巴宰族過新年最初是在小米收穫之後的第二次月圓之日舉行,清領時期改為農曆11月15日早晨舉行。其後經歷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來台,過新年的祭儀逐漸式微,民國77(1988)年後甚至沈寂一段時間。民國92(2003)年苗栗縣巴宰族群協會為凝聚族群意識及復振傳統,開始在鯉魚潭推動「巴宰族過新年」活動,日期訂於每年國曆11月的第二個星期六,除了村內族人,也會廣邀位於台中、埔里、旅北大社僑等地的巴宰族群,以縣轄的原住民族群及各社區共同參與。時至今日,傳統過新年活動儼然成了全國巴宰族裔的聚會時間,也是凝聚族群意識的重要時刻。

「走鏢」、「銅鑼舞」和「牽田」是現代巴宰族過新年特有的民族藝術與文化,走鏢和牽田在日治時期已有相關研究紀錄,銅鑼舞則是從早期敲銅鑼儀式演變而來的新年活動。「走鏢」即是長跑競賽,是爭取「族內第一勇士」榮譽的傳統活動,以率先跑到終點者奪得標旗,並獲得獎金5千元。「銅鑼舞」是由早期青年上山獵獲重大收穫後,敲鑼告知全社族人來分享獵物,轉變為由一人帶頭敲打銅鑼,其他族人緊跟在後跳舞狂歡的形式。「牽田」則是在走鏢結束後,族人一同聚集到場中,圍圈並牽手,吟唱傳統歌謠「Ai-yen」,傳述族群歷史文化並緬懷先祖及為人處世之道,也為過新年活動畫上完美的句點。當代過新年加入了許多新的元素,如活動前的禱告和傳統料理共食,卻也為傳統文化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 所屬族群說明
    巴宰族
  • 主辦單位
    苗栗縣巴宰族群協會
  • 舉行時間
    每年國曆11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 辦理週期
    每年辦理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