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侯硐礦場-支撐

礦坑內的支撐為呈現ㄇ字型的三節支撐,早期為運用相思木材進行切割加工後,由負責架設支撐工作的改修工將相思木架設於礦坑坑道上方與左右兩側,形成足以承受上下方岩磐重量與保護坑道主體結構的支撐系統,後期則因應相思木材的減少與鋼筋水泥材料的發展,改為使用鋼筋水泥作為支柱來支撐坑道內的結構,像是在這份民國74年1月31日的侯硐礦場計畫書中對於支撐方式分為運搬路線的平水坑道採用鋼樑水泥柱作為三節支撐的材料,採煤片道與排氣的坑道使用木材與水泥支柱混合作為支撐等;支撐作為穩定地下每一條坑道結構的功能,也是維持礦場環境安全重要的架設與建立,承受與預防岩磐的掉落等,對於礦工們一個穩固的結構支撐是能夠平安自坑道內出坑的重要關鍵。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瑞三鑛業股份有限公司
  • 管理者
    周朝南
  • 資料來源
    瑞三鑛業股份有限公司
  • 撰寫者
    鄭宜佩
  • 創作者
    李儒嘉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85/01/3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尺寸
    27.1*20.3cm
  • 存放位置
    新北市瑞芳區光復里柴寮路95號
  • 材質
    紙張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