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張照片為農場採收甘蔗後,大約於民國50年代(1961's),員工駕駛「鐵牛拼裝車」準備運送原料回製糖工場。
臺東糖廠製糖作業過程分為以下10個步驟:1.採收甘蔗→2.過磅→3.餵蔗口→4.切割→5.壓榨→6.氣電共生→7.清淨與蒸發→8.結晶→9.分蜜→10.成品等。
甘蔗成熟採收後,最好能在24小時內運抵工場壓榨製糖,避免甘蔗酸化造成甜度降低。所以小面積的蔗園採人工收割,大面積的蔗園則用機器收割,再由卡車運送到糖廠。近入廠區後,首先運到「秤量所」進行過磅,並從中取5~7公斤的甘蔗作樣本檢驗,其餘送到「儲蔗場」,由抓蔗機和推蔗機將甘蔗送入「餵蔗口」,經由輸送帶傳送到「二重切蔗機」。而後利用「壓榨機」將甘蔗壓出蔗汁。
此時蔗汁因為具有酸性,故需加入石灰乳,使雜質凝結沉澱並進行蒸發,等到體積濃縮到四分之一時,則稱為「糖漿」。糖漿會送入「結晶罐」內,析出結晶粒,此時稱為「糖膏」。因糖膏是結晶糖與糖蜜的混合物,所以必須經過「分蜜機」,將結晶糖粒與糖蜜解析直到完全分離,成品即為「砂糖」。最後一個步驟則是輸送砂糖到「乾燥室」,進入「乾燥機」,再進入「跳動式砂糖篩選機」,自動包裝成大麻袋,封口後,可以進行各種糖品加工,送到市場上販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