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祠狛犬,日治時期曾經擺放在中壢神社。台灣光復後,中壢神社遭到拆除,原址成立中壢高中,狛犬則移往忠義祠。在日本神社的前面,都會擺一對類似石獅子的動物塑像,它就是狛犬。狛犬起源眾說紛紜,但不論是何種說法,共同的特點都是由外地傳入日本。
柏犬原是印度佛教典籍中的動物,佛教傳入中國,再傳向高麗,古代的日本又從朝鮮半島引進佛教,也就帶入了「狛犬」,於是「狛犬」也有「高麗犬」的稱呼。由於大多數的人並不清楚日本狛犬和傳統的中國石獅子有什麼差別,讓一些狛犬可以很幸運地被保留了下來,有的留在原地、有的被搬到寺廟、公園、或忠烈祠(台灣不少忠烈祠的原址就是神社)。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在台灣各地大量建造神社,藉宗教力量將台灣居民皇民化。日本皇室認為狛犬可能是神的使者或是守護神,會保護日本天皇。而當時的台灣神社,大多是祭拜在台南佳里被狙擊傷重不治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所以狛犬就被日本人用在台灣的神社當成守護神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