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高中原址曾是日治時期中壢神社的舊址,中壢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遭到拆毀的命運,原址成立中壢高中。神社原本的銅馬,一直留在校園內,只是一再變換位置。先是擺在莊敬老樓入口左側,後來移到莊敬樓前的大榕樹下,最後移到目前正對校門的位置。莊敬老樓前還可看到當年安放銅馬的長方形基座,當年銅馬腹部有菊花的圖案,代表著日皇室的象徵。之後銅馬曾經被宵小之徒斷足、截尾。馬鞍旁的菊花圖案,在台灣光復之後,因為代表日本文化,而被磨平了。銅馬已成為壢中的重要精神堡壘,目前的銅馬台鑲有石碑:「銅馬係神社故物。駿馬奔蹄,昂首嘶風,何其壯也!神社夷平,銅馬歷經三遷。莊敬老樓前有二座長方平台,即其遺址。垂榕密枝,柯條下覆,或謂不利駿馬展足,乃移於此,使正對校門;迎朝暾,背夕照,馳騁無礙,象徵校運之昌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