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東河鄉人口大幅增加,最高是民國60年代(1970's)接近二萬人。最大的原因是外地人口的移入,多數為閩南人。日治末期有幾戶漢人移入經商,戰後有大量的漢人移入,特別是在泰源紅糖工廠設立之後。民國50年代(1960's),甘蔗對泰源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經濟作物,此紅糖工廠是將泰源盆地內的甘蔗加工出口。移入泰源村的漢人,多住在省道23線(東富公路)兩側,並發展成街市。之後退除役官兵(退輔會)進入泰源開發,當時設有兩個農莊,一在麻竹嶺,一在尚德,這些退除役官兵大多凋零。八七水災後,則為嘉義、彰化等地漢人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