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泰源村

戰後的東河鄉人口大幅增加,最高是民國60年代(1970's)接近二萬人。最大的原因是外地人口的移入,多數為閩南人。日治末期有幾戶漢人移入經商,戰後有大量的漢人移入,特別是在泰源紅糖工廠設立之後。民國50年代(1960's),甘蔗對泰源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經濟作物,此紅糖工廠是將泰源盆地內的甘蔗加工出口。移入泰源村的漢人,多住在省道23線(東富公路)兩側,並發展成街市。之後退除役官兵(退輔會)進入泰源開發,當時設有兩個農莊,一在麻竹嶺,一在尚德,這些退除役官兵大多凋零。八七水災後,則為嘉義、彰化等地漢人移入。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臺東縣東河鄉泰源村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2.998069
  • 所在地-經度
    121.286011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東河鄉
  • 相關人物
     
  • 現況
    保存良好
  • 資料來源
    ISBN 978-986-04-7874-7:東河鄉志(陳式鴻,臺東縣東河鄉公所出版),頁182。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撰寫者
    高翊寧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2.998069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28601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臺東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東河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泰源村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