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金門風獅爺」為《去釣魚囉!黑啤釣魚釣到金門的……》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動畫故事背景地點的在地特色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擬人化方式作為主角之一出現。
金門的風獅爺為具有地方特色的信仰,其原為鎮風止煞的神明,而後衍伸出具有趨吉避凶等多元功能的聚落守護神──根據金門縣政府統計,島上一共有68尊風獅爺,每尊造型、顏色各有不同,展現出當地聚落文化的特色。風獅爺多以石材為基底進行雕刻,民間也有習慣稱其為「石獅爺」、「石獅公」或「石獅將軍」。隨著時代的發展,位於村落外圍的風獅爺具有鎮風、制煞、制水煞、路箭等功能;而位於屋脊、牆垣或鑲於壁上的風獅爺主要功能則在於化解形煞,如巷沖、壁刀、屋角等有形的沖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