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約拍攝於民國69年(1980),由新北板橋居民張黎榕提供,圖中是張黎榕(中)與大學同學在淡江大學校園的合照。黎榕對自己的移動經驗有種自然而然的敘說,從基隆到板橋,在淡江讀大學商科之後工作,這是台灣現今從讀書升學、工作到結婚的多數人模式,但細訪後才能理解,她移動時所有的決定,都緊密和母親、姐姐相關。黎榕早年喪父,父親是基隆閩南人,受日本教育且曾被日本派往海南島擔任日本通譯,在海南島遇到母親,戰後撤台時隨國民兵回到台灣。台灣是父親的國家,有著穩固的家庭網絡,但在第三個女兒出是沒多久,父親病逝,家中經濟頓失依靠,姐姐輟學,和母親共同負擔起扶養兩個年幼妹妹的工作。教育升學是對年幼者的期待,母姐從保母、餐廳雜工、女工、學校工友、紡織業家庭代工等各種工作中支持家庭經濟,隨後姐姐和姐夫創業成立紡織貿易公司。黎榕的回憶裡,母親和姐姐是故事的重心,以女性為主的核心家庭的形成中,是合作支援與相互理解下的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