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農村女孩與銀樓的記憶

圖中的文件由新北板橋居民鄭椀勻提供,這是他在民國80年代(1990年代)擔任國泰人壽間任保險員時,因業績優良而得到的嘉獎獎座時所附上的銀樓證明,上面還註明著中華路的銀樓,在民國81年(1992)中華商場拆除之前,許多銀樓、工藝社都聚集於商場,許多各地城鄉移民都會到此消費。在民國50年代(1960年代)時鄭椀勻自初中畢業就從苗栗到台北工作,在不同的工廠打工,當時移居的女性勞動者的薪資多數包含食宿,年紀輕輕來自農村的鄭椀勻除了每月拿錢回家幫助家中經濟外,理財存錢的方法不是銀行,而是到銀樓買金條,而第一棟板橋的土地房子就是將所存的所有金條到銀樓變賣現金後,在民國60年代(1970年代)以現金購買的。以銀行往來為主的金融觀念可說是在民國70年代(1980年代)逐漸養成的變遷情景,鄭椀勻也是在與先生創業經營棉被工廠之際,開始看報紙學習各種金融觀念,民國80年(1991)為了補足會計與管理的知識還進入早年台北縣政府舉辦的老闆娘學校就讀。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蕙雯
  • 時間起
    199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