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地點未知。兩名壯丁在大街上拖曳著輪車,車子上載著脫去稻穀的秸稈,這些秸稈將統一於村莊裡的空地曬乾,曬乾後的秸稈可當作牲畜的飼料、生火時的燃料。傳統農業社會中,習慣會將稻穀收成後殘留的根、莖(秸稈)一併也收集起來,並將秸稈堆疊、曝曬,由秸稈堆疊而成的草堆喚作「草垺」,當需要餵食牲畜或是生火時,便會從草垺拿取曬乾的秸稈。此外,草垺的大小、數量取決於秸稈的多寡,這意味著一戶農家若收成越豐富,可堆出的草垺便愈大愈多,從而可從草垺來大致推斷一戶人家的收成狀況。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