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大圳的開發與臺東平原的農田灌溉關係十分密切。日治明治31年(1898)時,在地農民為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向日本政府請願修建卑南圳,以利灌溉;工程因經費、天災等因素,時建時停,終於昭和16年(1941) 竣工,使卑南溪從岩灣引水灌溉臺東平原的農田,經過現今臺東新站、康樂(昔日敷島移民村) 至現今豐原堤防的知本農場;全長約9公里,灌溉農地面積2440甲,作物增產後,吸引大量移民遷入開墾並建立聚落。
唯臺東平原靠山地區3000多甲仍屬旱地,缺乏水源,無法灌溉。當地農民種植依賴雨水,靠天吃飯,產量極不穩定。國民政府為了改善他們的生活,民國66年(1977) 發動「卑南上圳興建工程」,於鹿野溪上游攔截溪水,以引水隧道引水入灌溉渠道,再接管道輸水予南王、太平、大南、豐樂及初鹿一帶的旱地,工程歷時十年才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