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約拍攝於民國95年(2006)左右,圖中的王韻華和自組的樂團在酒吧的演唱會裡自在開唱,年輕的她這時決定從大學精緻農業系出走,開始自我認同和文化創作的追尋。王韻華有著創作時名字王小愚,父親是來自台東大武鄉的排灣族,母親則是新店閩南漢人,兩人都是離開原生家庭在都市打拼的城鄉移民,混血的族群文化混合的生活影響總讓她對於"歸屬"有著探索與追求,韻華回憶道,她曾創作以"仿仔"(台語音)為名的歌曲,取材自仿仔雞,這是是土雞與肉雞的混合,裡面有著仿造的意涵,她的母親曾形容這種雞比肉雞有口感,又比土雞更多肉,但卻似乎不屬於任何雞的種類,形容著自己就像仿仔雞無法備社會定義的種類。 仿仔歌詞: "我好像找不到一個屬於我的地方,不管去了哪,我就是不一樣。我好像找不到一個可以懂我的人,那些帶著疑惑的眼光,讓我很受傷。我說 我是仿仔,找不到 落腳的地方;我說 我是仿仔,哪裡才是我的家?我說 我是仿仔,一直在現實中掙扎;我說 我是仿仔,我們很堅強;我們屬於任何地方,可以自由振翅飛翔,他們用愛聯繫了世界,我們要勇敢去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