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城鄉移民的打拼

照片拍攝於民國108年(2019),位於新北土城的頂埔黃昏市場,圖中林鳳玲正在晚市裡擺攤,販賣凌晨從板橋果菜批發市場挑選的各類蔬果。林鳳玲民國59年(1970)生,記憶所及,她小學時仍住在台北內湖,爺爺和父親都是礦工,早年煤礦產量縮減,北部礦場逐漸關閉,父親為求生來到海山煤礦工作,全家也就遷移到板橋浮洲。民國70年代(1980年代)的板橋房地產市場正起步,唯有浮洲地區在大漢溪和湳仔溪圍繞而被劃歸為防洪區,居住成本低而成就較早年生活較貧困的族群。林鳳玲仍記得,海山煤礦關閉後,父親沒有太多工作賦閒在家,家中四個兄弟姊妹自小學起就有打工找管道賺錢的能力。適應變動、適應各種人際交誼,找尋打工機會:在浮洲水田與溪邊抓魚抓蝦、或者在浮洲榮工處附近撿廢鐵到市場販賣,都是孩提下課時的例行工作。早年新北興盛的小型家庭工廠也提供孩子寒暑假打工的場域,林鳳玲熟悉各類製香、家庭手工、音響喇叭零件的細節與技術。民國60-80年代(1970-1990年代)經濟成長、房地產蓬勃的時刻,各類小型而彈性的零散工作機會提供移民求生的機會。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蕙雯
  • 時間起
    201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