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猴硐火車頭頂社區貓橋

圖為猴硐光復里貓村的貓橋,猴硐地區地形狹小,腹地不大,而煤礦區開採之後居住的人口不斷增加,所以選擇往山坡上依山而建在火車站後方的山坡上,被猴硐當地居民簡稱為「火車頭頂」,早期火車頭頂社區對外只有藉由這一座鐵橋連通,是由簡易的水泥與鋼鐵架製成的行人天橋。

居民進出車頭頂社區都是經由這座鐵橋,從火車站外採買的生活用品、食物或是傢俱家電等等的物品,採購完都要走又長又窄的鐵橋還要再往上爬數十個階梯,才是車頭頂社區,到自己家也許還要再繼續往上走數個蜿蜒的小路及石階梯才能夠到家,如要搬大型的家具那可真是費力的一件事。後來因為民國98 年(2009)被「貓夫人和貓友社」打響貓村名號開始,陸續湧入愛貓的遊客。

由於有不少當地居民反映太老舊也太狹窄,所以新北市政府在民國101年(2012)開始規劃新陸橋的設計「猴硐火車站跨越貓村陸橋」,到了民國102年(2013)完工開放。新陸橋結合當地貓與礦坑的意象,有時台鐵、猴硐貓友社也舉辦過礦工柯茂琳與周朝南攝影聯展、插畫展,在貓橋也能看到志工用海邊廢棄浮球設計的彩繪貓咪,以及貓咪燈籠,在橋上也有給貓休息的小屋、玩耍的跳台,還有固定放置飼料的地方,貓橋上也有供遊客休息的座椅。貓橋由於設計理念和獨特的工法,在民國102年(2013)獲得「公共工程金質獎」受到專業肯定。雖然新貓橋設計新穎有創意,但考量猴硐地區時常下雨且雨勢經常是斜的,因此雨會從窗戶打進橋內,橋頂天花板也會漏水這一點較美中不足。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新北市瑞芳區猴硐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柯宛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