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為猴硐內店仔百年厝,房屋產權為老里長陳基們所有,以前是雜貨店。
猴硐煤礦盛產時柴寮路內店仔整條都是商店,在猴硐居民的認知當中,越往南越有「內」的感覺,因此位於猴硐最南端的商店街,便被稱為「內店仔」。
在此大多數的房子都因猴硐地區腹地狹小,因此在柴寮路內店仔這一段西側的房屋皆無後院,居民們都是將衣物晾曬在屋前的「亭仔腳」。
該棟建物外觀騎樓為圓拱門,兩邊正方形窗框,百年厝的門面是木造,門的左右各有一扇窗,每個窗戶都是販售口,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店窗」,早上開店時就將木板一片一片拼組上木板架。但是因為木板年代久遠已經毀損嚴重,現在內店仔居民家裡已經都看不見這樣的店窗了。
「內店仔」商店街在煤礦盛產的年代是最為熱鬧的商店街,幾乎每一家都是做生意的。礦業沒落後沒有礦工來消費,大家紛紛收掉店面,作為純住家,青壯年出外求職,只剩老人與小孩在此。早上老人家們會聚集在百年厝亭仔腳一起吃早飯閒聊或是做做手加工,拿到騎樓來一邊聊一邊做事。小朋友問老人家為何都只到亭仔腳呢?老人家解釋說亭仔腳既遮雨又有自然陽光,老人家的眼睛不好在自然的太陽光下做事看得比較清楚,比電燈的亮還清楚,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現在猴硐內店仔百年厝出租給藝術家作為展示空間,古樸的空間展示一塑作品最為合適,但現卻裝了藍色鐵捲門失了古樸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