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猴硐民國50年代(1960年代)礦工安全帽,礦工帽的材質是塑膠。隨時代演進,從最早期用「帆布」製成的工作帽,演變成後來以「皮革」製成的工作帽,一直到近代以「塑鋼」製成的安全帽,除了硬度更高,增加更高的安全性,也以各種顏色代表不同的職位:黃色的礦工帽,多半是礦坑內的工作人員所使用的,包括採煤工、改修工、掘進工。藍色的礦工帽,多半是少數在礦坑內的機電維修人員,包括押車工(隨車人員)。白色的礦工帽,則是監工以及更高層級的主管人員。
礦工帽內部有用尼龍編織成的內網,目的是為載上的人增加舒適度。這幾頂礦工帽的刮痕,可以看得出這頂礦工的辛酸史。每位礦工進坑都規定必須配戴安全帽和頭燈,頭燈通常都會安裝在安全帽前。在帽子的前方凹洞是用來安裝頭燈,帽子後方的洞口,是用來固定頭燈的電線。
礦工入坑的基本配備,除了礦工帽、頭燈,還有一條腰帶,可以讓礦工將頭燈電池、一氧化碳自救救命器穿戴在腰上。當然,便當、水,也會用一個袋子裝著,隨身帶在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