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猴硐七十年代燒柴熱水爐

此為燒柴熱水爐,民國70年代(1980年代)生產,猴硐地區老一輩的人家,都將這種用來燒熱水洗澡的鍋爐,以及煮菜的鍋子都統稱叫作「火鼎」。燒柴熱水爐的上方有一個突出的排氣煙囪,可以再接一個較長的彎管煙囪,以避免雨水落入;下方有一個洞口可以用柴炭木枝、竹枝放入當然燃料,再用報紙或削細的竹枝沾上燈油來當作火種引燃。熱水爐的材質是不鏽鋼製成,這個形式的熱水爐堪稱是「儲熱式熱水器」的第一代。在這種款式的熱水爐誕生之前,都是用煮菜用的大鍋煮好水,再用勺子取出拿來洗澡,照片內的這款熱水爐,其實在猴硐並非家家戶戶都必備的,因為不鏽鋼的材質在當時是比較昂貴的。在猴硐當地生產很多的柴炭(煤炭),所以就能拿來當作燃料放入燒熱水。由於這種款式的熱水爐是沒有溫度顯示的,所以老一輩的人家,都是用手去觸摸來判斷水有沒有熱,當水溫夠熱就會呼喊家人趕緊來洗澡,當家人陸續洗澡也要有其他家在熱水爐前顧看火苗是否添加柴火才不至於水溫降低。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柯宛伶
  • 創作者
    柯茂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80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