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商品經驗中的移動想像

跟淑惠的訪談一開始不久就因為談起了當時台北東區的興起而意外的有些轉向,這樣的轉向雖然跟預期不一樣,卻也開啟了另一種歷史的追尋。淑惠說,當時候有從國外引進的商品,也有台灣本地製造的商品,但台灣的商品都要特別註明是外銷到國外不符合規格被退貨的上等貨品。這是一段關於商品行銷有趣的社會觀察。那時候大量的快時尚成衣剛剛開始,個人化的小商品也剛剛開始,個人旅遊的風氣還沒有興盛,國外與國內的差別在商品上呈現的就是模仿與進口。但從淑惠的訪談中也可以知道,那是民國70年代(1980年代)剛開始的時候,台灣的社會正要開始新一波的變化。淑惠不是從政治去記憶,而是從她個人的商品經驗去回憶。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詹曜齊
  • 貢獻者
  • 時間起
    198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