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時期明治年間的戶口名簿,由新北樹林居民張蕙雯提供。這是民國78年(1989)從南投縣名間鄉戶政事務所申請。日本時期所遺留下的戶政資料,全部以人工工筆的書寫方式記錄下戶、人口轉移、養子親生以及各類除戶狀況,在國民政府來台後,這些登記在冊的資料一併移轉為國民政府的戶政體系存檔保管。
戶籍資料的解讀可凸顯當時日本時期的行政管理思維,其中纏足也成為戶口調查的重要項目,這是日本殖民管理精神與漢人風俗習慣間具矛盾的依據。早期漢人女性的纏足被視為上層文化的大家風範,也受到農村的仿效,在日本時期日本管理階層對此一直視為未進化的不文明行為,在戶籍資料上註記以進行政策方向的擬定,另一方面也因纏足人數仍侷限在經濟較好的階層,不影響多數女性人力的勞動狀態,在日本時期仍以軟性的教育推廣鼓勵解足,並塑造小腳不健康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