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時期的戶口名簿,由新北樹林居民張蕙雯提供。這是民國78年(1989)從南投縣名間鄉戶政事務所申請。日本時期所遺留下的戶政資料,全部以人工工筆的書寫方式記錄下戶、人口轉移、養子親生以及各類除戶狀況,在國民政府來台後,這些登記在冊的資料一併移轉為國民政府的戶政體系存檔保管。
從本頁可見在日本時期到國民政府接管期的戶籍管理轉換,表格不變,但許多欄位涉及管理系統如種族、阿片、種痘不具等已經不進行登記,仍維持手工筆錄方式。國民政府接管台灣時,仍以日本時期的戶口資料系統來發放台灣居民的證件,尤其在民國38年(1949)戰後,國共之間緊張,為防堵共產黨滲透,全面的戶口普查與身分證換發是國民政府重要的工作。而跨海而來的外省移民,則必須以其良民證及居留證,向管理單位申報及換發,手續比台灣居民更困難,外省移民必須通過兩家店舖作保能取得,如無證件被軍警查到,往往被迫入伍服兵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