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社大開學》第十八期收錄的文章,2004年7月出版,由張尤娟所撰寫。
2000年,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走訪景美溪整治工程,儘管他保證在整治河川的同時,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絕對為優先考量,然而,在第二年10月象神颱風來襲時,文山區出現十年來最嚴重的水災,事後居民帶著河水差點淹過河堤的照片遍尋求社大協助,成立景美溪聯盟的想法就此誕生。
在象神颱風後的兩個月,景美溪周邊的各級學校快速串聯,12月召開的國中小學校長會議有高達11所學校與會。與此同時,正巧在承辦文化局「山河城市文藝節」的文山社大,即以「城市與河川共榮共存」為精神貫穿整場活動,而由木柵國小百人共繪的巨幅景美溪流域導覽圖,更是向社會大眾展現了守護景美溪的信念。在這之後文山社大也更加確定以「一所社區大學守護一條河川」為核心的辦學方向。
景美溪河川守護計畫的活力也影響到淡水河流域的社區大學,以景美經驗為參考開啟了北部社區大學的討論,各社大甚至以相關議題成立了分工小組收集資料。作者提到儘管淡水河域保護的討論才剛起步,但已經在路上的人們總有一天會走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