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92年(2003)4月16日(農曆3月15日)大道公祭典會場在舊沙崙海水浴場前廣場舉辦,但拜豬公並不是全部都在祭壇,當時從淡水老街的店家、中山北路到中正路二段的馬路邊約有30戶人家拜豬公,這張照片拍攝地點在淡海路156-158號民宅,以「頂下桌」最尊崇的傳統祭儀祭拜,民國40~50年代(1951~1961)的老照片還常看到這種比較講究的作法。
頂桌是指以二張長椅或四張椅子將八仙桌墊高,桌前圍上桌圍,頂下桌所有桌腳都要以金紙墊著。頂桌兩旁繫上留根部和葉子的甘蔗(有頭有尾)直立起來綁在椅腳,把甘蔗葉子綁起來形成拱門狀,然後懸掛高錢,高錢要撕開拉成長條狀垂掛在頂桌甘蔗上或掛在全豬牲禮上。頂桌甘蔗圍起來的中間要放三只燈座,供桌上擺設香爐一個、清茶三杯、鮮花、蠟燭各一對和祭拜的供品。頂桌的供品是獻給神明,全部都要用素齋菜;下桌犒軍為葷菜。如為素食者,可省略牲醴和酒,以素齋菜代表。齋菜及菜碗基本為六道,也可組成12、24、36碗以上。頂桌金紙為大泊壽金、壽金、刈金、福金;下桌金紙為刈金、甲馬、兵馬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