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大通訊》第12期第4版-社區教育的真義

菲麗思・康寧韓在本次演講中談強有力市民社會的重要性,以及社會運動及市民行動在促進更民主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培養有社會實踐力的知識分子的重要性。首先她提出:成人教育是培養市民還是工作者?今日要強調市民社會以及一個教育者對其健康發展的責任,在一個強有力的市民社會,市民應具有堅強而主動的責任感,這樣是成人教育切入點,其方法為引導個人參與社會學習、社會建設以及成為具反省批判能力的學習者,並體認到他們是知識生產者,而不只是知識消費者。透過發展由下而上的領導力,由內而外發展社區,將自己視為共學者而非專家,從社區裡學習以及與社區居民共同學習。當代著名成人教育者佛雷利(Paulo Freire)談到真正的教育理論與行動並不分割,但實際生生活中教育者是將知識灌到學習者腦袋,這是再製造而非解放,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學習者發展行動力與創造力,主動批判關心實際問題,幫助學習者跳出框架以批判角度檢視自己。我們的任務是透過社會行動幫助學習者成為積極的知識生產者,將社區帶入教室,將較帶到社區。當我們用批判角度檢視教育機構時會發現這些知識與權力相連,勝利者得到的權力後的知識才會成為正統。但知識並非靜止的,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公民以建立市民社會而非只是經鏡或政治社會。社區行動計劃必須從人民關心的問題著手,鼓勵有相同關懷的團體透過一連串行動/反思/行動以發展其共同利益,使大家共同成為提出問題的人。透過批判建立彼此團結共榮的關係。有參與才有行動,當學習者以市民身分集體行動,學習者個人也跟著轉化,個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質隨著市民社會的生活品質而改變,市民社會需要社會各層面的積極參與,確定所有市民可以做到制定決策的桌面上,才算是完成社區教育者的使命,透過參與重新分配權利,因而改善生活品質,這樣就是最好的社區教育。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郭明宜
  • 創作者
    菲麗思.康寧韓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1/05/01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