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鄭獲義

澎湖白沙人。曾入選第二至三回臺展(1928-29)西洋畫部。鄭獲義8歲進入私塾,9歲改為就讀白沙島公學校(今赤崁國小),1918年考入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當年澎湖僅三人上榜。在學期間便與廖繼春、李梅樹、郭柏川、劉清榮等一行人出外寫生、舉辦校內的「自修室畫展」。1922年畢業、取得公學校教諭資格後,鄭獲義選擇返回家鄉擔任馬公第一公學校(今馬公國小)訓導,隔年改任於湖西第二公學校(今隘門國小)。1924年轉赴高雄,先後於林園公學校(今林園國小)與高雄第三公學校(1937年改名為旭公學校,今三民國小)任教,並在1925年完成臺南師範學校為期三個月的美術專科教師講習;之後則有製作教學掛圖獲獎,以及被派往日本進行考察的經歷。畫業方面,鄭獲義除了在此期間兩度入選臺展,亦有參與1928年成立的「白日會」,與高雄當地畫家多有往來,但仍因工作繁忙而漸疏於創作。1941年獲總督府敘勳七等授瑞寶章,同時自教育界退休,改任高雄州廳總務課生活部主事。戰後,鄭獲義短暫任三民國小校長,辭職後開設新民書局,並重拾畫筆與劉啟祥、張啟華等人共組「高雄美術研究會」,另結識旅日畫家陳永森,兩人交情甚篤。

基本資訊

  • 讀音
    テイ カクギ(Tei Kakugi)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性別
  • 出生地
    澎湖郡白沙庄大赤崁一、五八六
  • 出生年月日
    1903.9.25
  • 卒年月日
    1999
  • 來源
    1.〈及第上府入學〉,《臺灣日日新報》,1918-04-21(6版)。 2.〈敎員免許狀授與〉,《臺灣總督府報》第2625號,1922-04-1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2625a012。 3.〈敎員免許狀授與〉,《臺灣總督府報》第3419號,1925-01-10,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3419a004。 4.〈卒業證書授與(臺南師範)〉,《臺灣總督府報》第3487號,1925-04-08,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3487a003。 5.鄭燿男、邱麒麟、胡文心編,《藝術瑰寶:鄭獲義先生集》,高雄:高雄市文化中心管理處,1998。 6.蔡幸伶 ,〈福澤大地的美術教育者——鄭獲義〉,《硓𥑮石》,第60期,(澎湖:2010-09),頁56-76。 7.黃冬富,《南部展:五○年代高雄的南天一柱》,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2018。 8.白適銘,《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父母
    父鄭良清;母涂珠;繼母涂鴦
  • 配偶
    洪月嬌
  • 撰寫者
    張哲維
  •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臺展第2-3回(1928-29)
  • 資格
    入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