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大通訊》第二十一期第五版-文山社區大學社區經營策略的發展(下)

此篇文章可作為文山社大以及其他社大夥伴研擬社區經營策略的參考。本文作者楊志彬指出文山社大回顧以往的社區經營策略,檢視所面對的問題與如何回應。其社區參與策略的發展歷史可分為四個階段,前文將講述第一階段-社運團體策略結盟與第二階段-社區發展學程發展;本文接續談論第三階段-推動守護景美溪行動計畫(89年底至90年底)、第四階段-推動社區本位教學資源中心(90年底之後)。第三階段的形成為社大因賀伯颱風後而提出守護景美溪行動,而擴大社區參與族群從社區工作者到老師以及對地方文史生態有興趣的民眾,從系列生態講座、活動舉辦到成立環保志工隊,同時期透過此計畫發展出特色課程,但因本計畫龐大使得社大無力協調不同聯盟的意見。而第四階段則是社大在思考社區議題如何與社大課程學員發生關係,所規劃下而成立木柵公園萃湖綠帶作為社區本位教學中心據點,將此據點融入六門課程之中,並鼓勵社團以此地作為活動場所。社大雖資源有限但建立發展在地網絡除了與社區關係的擴張外,社大內部組織與社團也逐漸成熟有力量,而面對2000人次的學員其操作模式與社運團體的運作經驗也是迥然不同的。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蔡君頤
  • 創作者
    楊志彬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2/02/01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