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尋找公館溝與大漢溪

  板橋社大從「環境學程」中開展出「關懷環境生態社」社團。學員們在課程進行期間,從歷史文獻、實地探勘及資料比對,尋找板橋的「生命之河」,而本文即是紀錄這一系列的探尋與反思。

  公館溝曾是板橋地區的命脈,灌溉土地為地方注入生命力,然而隨著都市化發展,公館溝被覆蓋於城市的水泥之下,從灌溉活水到汙水排水溝,逐漸被時間被遺忘。

  板橋地區乃是由大漢溪和新店溪沖積而成,大漢溪至今仍供應板橋地區的用水。文中跟隨板橋社大一路沿著大漢溪往上走,關注到河道的垃圾山、土城工業區的工業廢水等等問題,重思了人們與自然、河川的距離。

  大漢溪古地名原指大水之意,現今大漢溪由於石門水庫攔截了溪流,使得大漢溪不再流經滾滾大水。談及石門水庫,當中乘載的是泰雅族人被迫搬遷家園的故事,只是族群的記憶就此沉積於水庫無波的水面之下。

  板橋社大與水的故事,藉由一路沿著水路走,跟隨河川、閱讀河川,汲取當中流走的時光記憶,激盪出絢爛的水花。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劉奕辛
  • 創作者
    苦勞網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4/06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