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於2002年12月1日出刊的《社大開學》創刊號,為創立該刊物的「發刊詞」,作者為刊物發行人—顧忠華,也是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的創會理事長。
顧忠華強調,《社大開學》這份刊物將是一份「所有人」—不只是社大人—的期刊,希望各界能共襄盛舉,讓社區大學運動在台灣扎根、茁壯。他也回顧社大的發展緣起,是要在台灣以菁英主義為導向的教育制度中,創造一種真正的,有關知識與教育的「公共財」,這種改革特別針對高等教育而言,因此社區大學應該要能夠授予學士文憑,讓成人在一種更理想的環境中學習新知並得到肯認。此舉將讓知識不再被壟斷在少數機構與少數人的手裡,也能削弱目前在教育的過程中所鞏固的不平等的社會階級與秩序。然而,社大爭取學位之路備受質疑,顧忠華也以這篇文勉勵所有支持社大運動的夥伴,無論社區大學用什麼型態來辦理,都應當期許、肯定自己正在「塑造新型知識份子」—也就是「具有積極進取的獨立精神,能善用現代社會賦予個人的自由空間,將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視作自我實現的機會,不斷擴展視野,建立自我的世界觀,成為關心公共事務的現代公民」。
顧忠華認為,唯有具備這些特質的現代公民普遍存在社會的每個單位中,台灣才可能進入公民社會,進而擁有高品質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