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二林鎮農家子弟楊儒門,由於悲憫台灣農民的處境,多次陳情、建議卻始終得不到政府的回應,不得已採取了激烈手段,成為了轟動一時的「白米炸彈客」事件。事件爆發後,楊氏被歸列為「恐怖份子」,而政府和媒體也巧妙掩飾了政府忽略農業問題的起因。
這次的事件讓人想起日據時期發生的「二林蔗農」事件,楊儒門放置炸彈的動機,如同當年蔗農對日本政府和糖廠會社不合理壓榨所引發的反抗行為。日本人入據台灣後,貪圖台灣豐富的自然資源,在蔗糖的耕種和收購上都嚴重剝削,而農民只有選擇種或不種的自由。
當時二林區四鄉鎮的蔗田被劃分為林本源製糖會社的的收購範圍,由於有日本政府的撐腰,會社極盡壓榨,如採收完才公告價格、收購價格低、販售肥料價格高,甚至會社員工在磅秤上動手腳,對此蔗農們先是忍氣吞聲,最後爆發怒火。
多次陳情不受重視,失望之餘蔗農們轉而請求心目中的知識份子李應章醫生等人協助,李氏等人在幾場演講後喚醒了許多蔗農,成立了「二林蔗農組合」,而李氏被推選為總理。幾經陳情後,蔗農拒絕採收甘蔗表示抗議,但會社仍派人硬採收甘蔗,雙方人士產生嚴重衝突,形成了「二林蔗農事件」。此次事件後,儘管蔗農失敗了,但此次的反抗也讓林本源製糖會社也無法經營下去,顯示了多行不義終究會碰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