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大通訊》第一期第七版-學習,竟成一種浪漫

  本文作者為張瓊齡,刊載於《社大通訊》第一期第七版。瓊齡最初是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的學員,這篇文章的開頭,就描述了她每週往返花蓮、台北,成為「社大最遠越區就讀生」的學習歷程。現在的瓊齡不只是學員,也是社大的資深教師,二十年來,她擔任過社大的主秘、執行長,統籌過社大十年的慶祝活動,也帶著身份多重的社大現場經驗擔任評鑑委員,協助許多社大持續發展她二十年前提到的這場浪漫的學習革命。

  瓊齡描述,一開始是為了學習自力造屋的技巧,從花蓮跑來台北上課,一個學期不間斷地搭著飛機往返,在之後陸續參與籌組自主性社團、擔任校務會議代表等。隨著與社大的關係逐漸加深,她體認到社區大學其實是個「讓個人生命經驗重組,人際之間產生真正對話的環境」,所謂的「社區」已然超越地域的界線,社大這個由「人」組成的生命共同體,讓散落四面八方的志同道合者,因為學習的機會相遇、相知。

  在社大,每個人都是創造學習的主體,沒有人是權威,也沒有人應該在學習的途中被犧牲,但瓊齡很現實的寫到「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的需求都可以在現階段被滿足」,階段性的目標或許必須放在「公共意識的激發」,先讓關心公共事務成為生命的常態。這樣的促成需要時間,需要生命不斷的重組與建構,並非有期限的學習制度可以框限的,也因此,「終身學習」是一個動詞,是台灣最浪漫的學習型態,有志之士應不斷投入捍衛他的進步性跟基進價值。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蔡君頤
  • 創作者
    張瓊齡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0/01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