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以北投溫泉博物館改革為開頭,討論主題多元,前半段論及社大藥學知識推動、地方社大發展、樂生療養院保存運動以及兩岸關係下台灣的出路等;後半段著重在討論地方環境議題中社大的角色、農村社大發展的現況與未來,以及從台灣稅制公平運動的發起到窮人銀行對世界經濟不平等的影響。
本期多以地方文化、社大現象、社會現象或環境議題為出發點,討論社大被期待的角色及所付出的行動,以環境議題為例,景美溪整治工程導致文山區發生前所未有的水災,激起了地方各級學校的不滿而迅速串聯,守護景美溪的社大行動計畫經驗也成為淡水河流域和其他地區社大的參考,此外社大對環境的重視也可以從與苦勞網合作建立「環境監督社群」中可見。
從環境問題到社區串聯再到社大與網路團隊的合作可以發現,民間力量在面對公共問題的應對能力正在提升,而以社大為樞紐的社會運動模型則正在茁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