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美認為,SARS事件反應出的不只是醫療問題,而是徹底地將台灣社會結構長期的問題翻上檯面,以「知識解放、公民社會」為職志的社大又能扮演何種角色?
從政治經濟學觀點來看,無論是醫療設備抑或是人才均不輸鄰國的台灣,在防疫工作中卻表現最差,這顯現出公共衛生體系失能、政策倒退以及醫療事業私有化與商品化所帶來的重創,獨厚了財團卻也犧牲了民眾的權利。
面對全球新資本主義的浪潮席捲而來,以競爭為核心的思想,讓公部門走向去公共化、私有化而開始強調利潤的追求,隨之而來的是公共衛生問題的高度「個人化」,導致面對SARS時輿論傾向將防疫的漏破歸咎於少入感染者的「自私妄為」。
作為推動公民意識萌芽與知識解放的樞紐,社區大學思考如何從SARS事件轉化出新公民運動,對此作者提出三點因應措施分別為:一、減少資訊鴻溝,二、舉辦公共論壇,三、與公部門合作。
SARS所帶來的反民主疫情、媒體疫情等,並不會隨著SARS疫情的消失而結束,反而會不斷地持續影響台灣社會,因此此次事件所延伸出來的議題不該停下腳步,而是必須往前發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