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原住民部落的資源多被專業者掌控或是為了執行計畫而執行被消耗掉,在這樣不穩定且缺乏永續性的學習環境之下,原住民文化難以建構出扎實的部落知識系統。
為了改善這些狀況,重建區部落大學的推動有其必要,透過結合不同教派、組織的原住民工作團隊來整合重建區原住民的力量和資源,形成部落對話的機制平台。在這當中,由下而上的參與成為學院系統性堆疊、運作的關鍵,所有欲加入重建區民族學院的部落均必須先組成「課程委員會」,議題的商討與研議經由課程委員的討論再交由課程委員會代表帶到分區中心的執行委員會作成決議,而後再到各中心執行委員會代表所組成的校務會議進行協商。
繁瑣的溝通和組織方式讓成員了解到達成共識和決議的重要性,這使得重建區民族學院不只是為了開課,更是讓每個參與者認真對待民主程序中的每一個過程,這樣的堅持也真正落實了「建立部落對話機制平台」的初衷,就算是平凡日常事務的討論也是在民主程序中發生。
被破壞了五十年的原住民文化難以一夕之間修復,緩慢進行的溝通、協商過程儘管令人急躁不安,但正是因為這些堅定走著的每一步,讓建立新部落運動的文化振興工程變得更加穩固且踏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