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921災區重建與人民居住權

本文記載921三週年前夕社運窗口所舉行的座談會,目的在於檢視災害後的重建經驗以及探討居住權運動與無住屋運動之關係。

首先,由林深靖提出「居住權應被視為基本人權」之觀點,從最早人類社會基本生活需求談起,論及十九世紀工業化對生活型態之影響。今日各國普遍注意到人權問題而推動相關政策並簽訂國際公約,對此與國際認知同步的台灣社會在九二一之後形成的災民運動是否能為台灣社會提出改造要求或關照。

九二一大地震受災戶聯盟(簡稱災盟)成員蘇偉碩表示,在災盟積極推動受災戶住屋重建的過程中,發現台灣社會居然沒有「居住權」的觀念,因此他們邀請了災民組織、無殼蝸牛運動共同成立了「居住權運動聯盟」。

於此之後,公務政策與國宅政策的逐漸討論進入社會大眾的視野,台灣房屋的高自有率、房屋市場養成的乖順國民個性、社會局住宅造成的標籤效應、環保政策以及不同組織對於公共住宅想像之差異等,在此次會議中均有詳細討論。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莊琇雯
  • 創作者
    楊志彬;王藝樺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3/04/01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