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梵大學助理教授陳佩英從個體、社會、政治、經濟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等四個面向來解釋開放教育的面貌與意涵。
陳佩英指出,以台灣經驗來看,台灣的高等教育包含一般大學的推廣部、社會大學、空中大學與社區大學,其中又以空大與社大較具規模。空大的教學較常以視聽傳播的遠距教學為主,而社大則是結合社區發展,以課堂演講、討論互動為主要的學習模式。
陳佩英表示,社大以學術課程、社團課程與生活課程來增進成人知性成熟與改變生活與社會的能力。社大強調個體發展與社會參與的教育實踐,其辦學目的是為擴大教育機會,讓弱勢與早年失學的民眾進修與終身學習的機會。
總體來說,開放教育是代表人們對成長和平等價值的追求,教育作為培育新人,傳遞創造文化,與追求社會平等為目的,更需與開放精神結合,才能因應快速變遷的後工業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