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大開學》第十一區—社區橋樑搭往竹北

  2003年新竹縣政府預定在竹北市興建焚化爐,引發由社運窗口小組主辦,新竹市青草湖、香山、風城等三所社大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新竹縣環保協會合作承辦的「反焚化爐串聯運動」,後來焚化爐的興建計畫也因民眾抗議及政策轉變的因素而停止。

  本文介紹社大與社區如何搭起橋樑,團結共同關切的公共議題。首先描述焚化爐預定地的風情,該地鄰近於竹北市擁有大量烏魚養殖區的「拔仔窟」,位於該線海岸少有的海岸原生林及裝甲旅練習打靶的鳳鼻隧道之間。

  其次,揭露垃圾焚化爐的神話,從國外的焚化爐的戴奧辛排放汙染問題探討,而分析國內狀況,批評台灣政府在地狹人稠的土地之上,將焚化爐訂定為解決垃圾問題的政策,作者進而分別對現有公有公營及民有民營的焚化爐提出分析,並且以各地焚化爐興建的現況作為對比。

  在文中分別在兩個段落詢問「怎麼辦?」,描述了當地居民的作為,觀察地方社區與社大的串聯。而作者從漁民對議題的回應,反思文山地區焚化爐興建木柵焚化爐的狀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劉奕辛
  • 創作者
    林淑英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3/10/01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