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評~童年與解放(下)

  本文作者為致力推動哲學教育的杜文仁老師,其評述黃武雄於1998年6月出版的《童年與解放》,該著作追溯哲學家思想,深入淺出的提供教育改革與人本教育的哲學論述。

  杜於上篇談論了黃武雄提出的「文明能力」以及「自然能力」中的辨認整體特徵。下篇的開頭作者接續對「自然能力」的討論。黃將理性論者的理性稱為自然能力,該自然能力具有四項內容:辨認整體特徵、體驗的勇氣、創造力、心無偏見。黃提到的體驗的勇氣,體驗的勇氣遠比掌握整體特徵的能力重要,體驗是形成個性與成熟人格的關鍵因素。

  黃對分析性特徵的掌握在於從生活中體驗,以重力的對抗形成高度觀念,舉例「高度」這個文明如何得以產生。杜認為黃的論證雖比哈伯瑪斯更具有血肉,但仍是大綱式說明,無法得知自然能力如何具體演化出文明能力,最終導致造成分裂的世界觀,也就是所謂的現代與後現代的對立。

  杜認為,黃的認識論從經驗或體驗出發,帶有存在主義的前提;而知性成熟過程學會系統或結構的知識,又帶有數學形式主義到布爾巴基學派的色彩;注意到知識的邊界,又使其帶有馬克思主義的色彩。杜認為,若要依黃武雄所說的是人本主義的社會知識論,杜僅可認同他的自我造型,但認為他的認識論並沒有充分展開,需要以成長小說或教養小說式的描繪或表白補足。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劉奕辛
  • 創作者
    杜文仁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3/07/01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