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第一戲院

圖片所在地是位於關西鎮惠愛路,拍攝時間是2018年(民國107年)。早期關西有二家戲院:東泰戲院(關西人稱為老戲臺、做大戲),以及第一戲院(關西人稱新戲臺)。第一戲院於1955年(民國44年)開幕,起造人為地方人士管富德。目前第一戲院已經歇業,除了室內座椅不存在,尚保留完整建築結構與外觀。其現代性的意涵,深具文化保存價值。第一戲院是專業的戲院格局,獨棟的戲院建築是RC磚造,一層樓,外觀高大且具規模,「關西第一戲院」幾個金黃色的大字鐫刻在戲院屋頂牌樓上,其他未做太多裝飾,十分素淨。第一戲院的建築語彙呈現二種樣貌,建築外型,以水平線條加上垂直線條,轉角為弧線的造型,顯示受到1930年代(日昭和5年)美國與歐洲流行的美術裝置運動的影響。戲院客滿可容納600人。圖片一是屋頂牛麻樑(屋大樑)6支,是木樑架構而成,支撐至兩邊,相互交錯,是一特別建築特色。1971年(民國60年)時,增做鋼樑以穩住木樑。最特殊的是有一地下通風設施,是在改做斜坡坡度時,順便做一條地下道與通風孔,接受南面來的涼風,以減除戲院內的悶熱,是在沒有空調的時代,一項自然且環保的設施。 第一戲院,早年是風華一時小鎮的娛樂場所。筆者母親(年歲大約七十歲)表示,小學時期遠足去看戲,印象中一片約1元,影片播映之前還要先唱國歌後,才能開始觀賞影片;另外一個記憶是,電影院門口會販售甘蔗、香蕉的水果,類似我們現在的爆米花一樣,讓你可以邊看戲邊吃零嘴。圖片二是戲院外觀,有早期熱門電影海報;俠女、梁山伯與祝英台、荒野大鏢客…等。是由在地人廖深貴老畫師重新繪畫,而廖深貴老師的手藝精湛,是因為年輕時期曾在西門町影院,擔任布景繪製工作,才會有如此手藝。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新竹縣關西鎮惠愛路底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關西鎮誌
  • 撰寫者
    徐紫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