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捐血運動的開端

本文件是民國60年代(1970年代)的捐血證,由新北中和居民顏昭陽提供。顏昭陽來自苗栗後龍的農村,民國65年(1976)北上就讀新北淡江大學時,這是他於就讀大學時由學校發給的捐血證,每年固定捐血。民國63年(1974)以前,台灣的醫療用血幾乎全靠職業賣血者(俗稱「血牛」)供應,這類的血液往往沒有標準的檢查控制,醫療傳染的風險高,直至民國63年(1974)年成立「中華民國捐血運動協會」,台灣因此開始自願無償捐血的方式,一直到民國79年(1990)後依醫療法改制為「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捐血事業基金會」。此捐血證是早期捐血運動協會發放,捐血推動集中在軍隊和學校,漸漸才陸續推廣到市區固定的捐血車。顏昭陽記憶道,當時學校說捐血有益身體,大家也就相繼前往,還可以有牛奶喝,對於來自農村的窮學生來說,已是很大的補給。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蕙雯
  • 時間起
    197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