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跨國商人的準備

本文件是民國81年(1992)的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閱覽室的閱覽證,由新北市中和居民顏昭陽提供。台灣於民國76年(1987)年底開放台灣民眾到中國探親,兩岸封閉近四十年的時間,許多隨國民政府軍隊來台的移民,因此有機會回到故鄉,同時,許多商業組織考慮市場的擴充與勞力成本的跨國投資,兩岸的經貿與文化組交流的機會大幅成長,種種雙向互動衍生了缺少認識與制度規範等等問題。

在互不承認的國家的國際政治局勢下,民國80年(1991)行政院以財團法人組織形式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提供各種民眾必要的協助與公眾的協定。顏昭陽所任職的美琪化工公司在民國80年(1991)左右決定移到中國設廠,顏昭陽因此被派往上海,所有對於中國大陸的認識諸如海關與工廠法令、連繫窗口、管轄部門、住宿各種生活與經貿重點的資料,都能在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的圖書館裡找到,這張閱覽證彷彿是個入口,讓早期的台商能順利跨過門檻開拓中國與國際的市場。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蕙雯
  • 貢獻者
  • 時間起
    199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