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所在地是位於關西鎮南山里,拍攝時間是2017年(民國106年)。關西上南片杜屋來臺祖杜子玉(1770年~1851年),1791年(乾隆56年),自廣東長樂渡海來臺,在淡水登陸,然後到新埔大茅埔開墾,迄1805年(嘉慶10年),才承墾竹塹社屯丁首衛阿貴『上橫坑口灣潭面上南片庄』的土地。這片數十頃開闢為水田的沃土,是引鳳山溪灌溉的。杜子玉就在鳳山溪築陂頭(今稱攔河堰),陂頭攔住溪水,再用水車將水打到高地農田灌溉,此引溪水灌溉的水利設施,地方人稱『杜三陂』。杜子玉在上南片開墾有成,於1818年(嘉慶23年)奉旨恩授為國學生,官方賜贈銀兩以立旗杆。旗杆立在『京兆棠』祠堂前,右刻『旨奉恩授國學生杜印崑岡』,左刻『清嘉慶戊寅科仲秋月立』。此功名桿為關西僅見,在地人因此稱杜屋為『旗杆屋』。南山里杜屋,位於關西鎮竹16縣道,是很清幽、雅靜的一個地方,在地有些人早上會去此路段慢跑,或是騎腳踏車。杜屋的公廳有重新整修過,二側橫廳,一側(面對恭聽左邊)有整修,另一側(面對公廳右側)則是沒有改建過,仍維持原貌,至今仍有後代居住於此,公廳外的旗杆佇立於此,上面仍可以清楚看見清嘉慶年間刻痕,杜屋後代仍是以此為標竿,以勉勵世代子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