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所在地是位於關西鎮錦山里,拍攝時間是2018年(民國107年)。六畜古道是台三線支線羅馬公路中的大坪頂步道。大坪頂步道早年是泰雅族人到馬武督的狩獵步道,目前所知這條步道是源自尖石,經馬武督到新埔、龍潭、芎林,前後已經無從考究,只留下中間大坪頂到錦山國小接羅馬公路這一段。這條步道是漢人還未到馬武督開墾時,這裡的泰雅族勇士利用這條步道從後山尖石到馬武督狩獵,也沿著鳳山溪到新埔、龍潭地區開墾,後來漢人入墾內山,便使原住民沿著步道退到後山尖石。從耆老口述得知,客家族群與原住民衝突不斷,雙方死傷不少,甚而聽說有滅族事件,原住民也死傷不少。後因兩族群各退一步拉開距離,衝突事件才慢慢減少,後來也才有客家男人娶原住民女人的狀況。到了日據時代,日本政府就把原住民限制在特定區域,造成泰雅族人無法狩獵,當時日本人在檔耙山與彩和山建立砲台,不讓原住民有擴張趨勢,當時泰雅族不滿日本人高壓統治,就在六畜古道帽盒山下開始了台灣原住民抗日第一槍,在抗日活動當中,這條六畜古道、四份子步道尤為激烈,在帽盒山下留下無數泰雅族尤浪部落青壯年的忠烈靈魂,而尤浪部落為了保存最後的種苗,不得已投降,被日本人移往現六畜窩,就近看管,縮小他們狩獵面積,而後客家人才得以安全地在大坪頂,種植柑橘、李子、甘蔗、茶葉等農產品,而後這些農產品就靠六畜古道運輸。在此古道中有一個蝙蝠洞,是許多關西五、六年級生的青澀回憶,當時很多年輕男女會在此聯誼、探險約會,後來因為蝙蝠洞入口被封閉,遊客才漸漸變少。近年來,當地居民為了永續古道風光,經常勤懇爬草(客語鋤草),再加上社規師協助修復,才讓它重見天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