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32年(1899),日本政府為了方便日本子弟在台灣就學,在滬尾街三層厝設立滬尾小學校。初期借用民家明治38年(1905)後正式設校。校址選定,在日本人聚落之旁及淡水人市街的北邊,今文化路北側與重建街西邊,這區域清代原屬兵士墓地,沒有漢人開墾使用而成荒地。
昭和9年(1934),校址遷往今日埔頂淡水國中位置。原校址校舍拆除,僅存禮堂一座。戰後,淡水鎮公所接收禮堂,初期做為幼稚園使用,後改為公所人員宿舍。民國95年(2006)指定為縣定古蹟。
明治32年(1899),日本政府為了方便日本子弟在台灣就學,在滬尾街三層厝設立滬尾小學校。初期借用民家明治38年(1905)後正式設校。校址選定,在日本人聚落之旁及淡水人市街的北邊,今文化路北側與重建街西邊,這區域清代原屬兵士墓地,沒有漢人開墾使用而成荒地。
昭和9年(1934),校址遷往今日埔頂淡水國中位置。原校址校舍拆除,僅存禮堂一座。戰後,淡水鎮公所接收禮堂,初期做為幼稚園使用,後改為公所人員宿舍。民國95年(2006)指定為縣定古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