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匠街&文人巷

圖片所在地是位於關西鎮博愛路,拍攝時間是2017年(民國106年)。圖片一是民國三、四十年代,關西鎮東興里木工業非常發達,博愛路的木匠店面就有數十家,當時居民如有嫁娶會詢問嫁妝何處購買,人人回稱關西太和宮旁的木匠街產品精美且耐用,遂有「關西木匠街」名號流傳。

圖片二是日據時代,東興木匠師傅阿翻師至台北跟從日本師傅學建築木作,從學徒學起,經一段時間覺得所學不多,想辭別師傅返鄉,師傅拿出六根不同形狀的木頭要阿翻師組成立體十字架形狀,阿翻師二天後拿出組好的立體十字架,師傅很高興,辨拿出一長方盒內有建築圖檔,並恭喜阿翻師出師,原來這就是中國老祖先的智慧「魯班孔明鎖」。

圖片三:日治時期這條位於太和宮前的紅磚小巷,據說當時有些喜歡信手拈來說書念書的文人聚集在此,關西八大景:帽盒翔蝙、馬武連峰…等詩詞,就是出自此處,因此有「關西文人巷」的美名。文人巷範圍包括了分駐所所長與警員宿舍旁的區域。清末日據時期,關西中正路是重要的貿易路線之一,所以很多人聚集在此,因而有市集、市場的產生,當時身懷絕技的技師:木匠師、打鐵師傅、打石子師傅…等匯聚於此,當年是為了生計著想,雖說時代進步,不再需要手工技藝,但當時那個年代的職人們依舊是關西鎮的驕傲。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新竹縣關西鎮博愛路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木匠街告示牌
  • 撰寫者
    徐紫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