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上漁會

照片摘自《咱ㄟ母親南寮漁港》,是第二代漁會的舊樣貌,現已經改為海鮮餐廳。

1946年(民國35年)國民政府接收新竹市漁業會,改組為新竹市漁會。1961年(民國50年)政府為了加強漁會組織、健全漁會財務、輔導漁會業務,奉令將南寮、香山、紅竹三區漁會整併成「新竹區漁會」,新竹區漁會轄區範圍北起新豐鄉坡頭村,南至香山鄉南港村止,辦公室設在南寮漁港邊。

漁業組織在日據時期稱「水產會」,後來改為「漁業會」,漁會從事有關漁業研究及試驗、漁民教育訓練及講習、改良及代購漁具、魚獲共同運輸與銷售、漁民消費及資款、漁民急難救助等業務。南寮漁港建港同時,即在漁港東邊興建第一代的漁會,除了辦理漁業相關業務,漁會向外沿伸至岸邊的騎樓同時負責魚貨就地拍賣事宜。南寮漁港全盛時期,漁船經常滿載而歸,數十艘漁船等著靠岸卸貨、拍賣,造成漁會應接不暇,特別是每年7、8月小卷季,等不及停靠漁會周邊的船隻,得先至港邊其他區域卸貨,再利用推車將魚貨運至漁會拍賣,為此漁會決定另蓋吞吐量較大的漁會,避免魚貨因上岸時間延宕而損害鮮度。第二代漁會於1977年(民國66年)興建,是從港邊的道路往漁港內延伸的水上漁會,二樓為漁會辦公室,一樓開放式空間則做為魚貨拍賣市場,三面環港的設計可同時停靠較多船隻,迅速而有效處理更多的魚貨。

隨著1991年(民國80年)南寮漁港廢港,漁會也跟著往新竹漁港第三代漁會,閒置的海上漁會一度成為居民休閒活動中心。2001年(民國90年)後,南寮漁港整治為觀光休閒港,漁會將第二代漁會承租給業者開設海鮮餐廳,為這座地理位置奇特而美麗的漁會帶來新篇章。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新竹市北區南寮街116號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8474598
  • 所在地-經度
    120.9299842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新竹市風動竹塹特色文化協會,〈水上漁會〉,《咱ㄟ母親南寮漁港》,新竹市:新竹市風動竹塹特色文化協會,2015。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847459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929984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新竹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北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南寮街116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