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造船技藝-玻璃纖維船

造船技藝-玻璃纖維船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造船技藝-玻璃纖維船

照片中為彭淑琴提供,萬昌造船廠內部的小型船隻船模。

萬昌造船廠全名為「萬昌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萬利造船廠,於1978年(民國67年)承造第一張來自金山漁港的信昌26號及信昌32號漁船訂單,是南部地區以外第一個具有建造玻璃纖維塑鋼(fiber-reinforced plastic,FRP)漁船設備的造船廠,帶領北台灣開創造船新紀元,也將萬昌造船廠推向最輝煌的時代。

建造玻璃纖維塑鋼漁船之前,必須先用木頭及三合板釘製一比一的船體模型,接著在船模內部塗上細臘及水臘以利脫模,臘乾之後在船頭兩側及船尾寫上船名,再開始大面積噴上各顏色面光漆,小面積則用手工描繪。這些前置作業處理好之後,就要開始進行船體積層,第一層先鋪上玻璃纖維切股氈,再用加入硬化劑的樹脂滾濕後鋪上玻璃纖維縲紋毯,如此,重覆二十五回左右,就可以擺上木頭支架,支架與支架間用發泡PU板黏著(PU:Polyurethane,聚胺酯),增加船體韌性與強度,之後再繼續鋪上玻璃纖維切股氈及玻璃纖維縲紋毯,大約再重覆三層就能形成船體厚度。同時,船廠其他區域分別使用同樣方法製作各種船艙,諸如船長室、魚艙冰庫、儲水箱、油艙、甲板等。一切就緒後再用吊車將各種船艙按照編號組合在船體上,每個船艙尺寸不同,但有的很接近,若組裝錯誤就會造成後續作業的麻煩,因此組裝工作相當慎重,通常是全員出動,船廠裡吆喝聲四起,好不熱鬧,最後放上甲板,一艘數十噸的漁船呼之欲出。

玻璃纖維塑鋼漁船雖然耐用,但是相當不環保,加上海洋資源保育抬頭,近年來政府對於漁船建造的許可已愈來愈嚴謹,間接也導致造船產業紛紛轉型。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地點-地址
東大路四段236巷
地點-縣市區
新竹市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貢獻者
資料來源
新竹市風動竹塹特色文化協會,〈謝家的造船王國〉,《咱ㄟ母親南寮漁港》,新竹市:新竹市風動竹塹特色文化協會,2015。
地點-緯度
24.8455959
地點-經度
120.9301123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